圖書館預約書到了,是前陣子朋友圈或是IG追蹤的知性網紅都推薦的一本書籍。
《僧人心態》— 如同書名,這位作者受到啟發真的轉行僧侶。
我認為,並非要大家都做和尚才代表有受到啟發,
而是除了我們的本業,在人生中,我們還有很多的角色,
不妨以兼差性質做起僧人,把僧人心態時時融入我們的每分每秒。
這份兼差沒有實質月薪資收入,但可以幫助我們更完美應對人生每個時刻。
身分認同,明白自身價值觀
你知道你的價值觀是甚麼嗎?
1. 你自認的價值觀。
2. 檢視你一周時間都花在哪裡。
3. 從過往的決策來檢視。
負面情緒
同事間閒聊八卦、抱怨批評,可試著用「我不知道」、「我不確定」或不做回應或轉移話題,逐漸地他們也不會再向我們談論八卦是非,
有些同事甚至會更信任我們,因為我們不會把他們的事情講出去;
若嫌我們無聊也沒差,反正 That's all. 無關緊要,我們也不會說他的是非。
比較親近的人,反而更難避免,如果是家人跟伴侶常常釋放負面情緒,自己可能需要盡可能以更強大的心,感化負能量氛圍。
當然更有可能,情緒是出自我們自己。承認它、停止並轉換,進行自我療癒。
恐懼—對恐懼的恐懼,阻止我們前進
透過穩定呼吸承認恐懼的存在,再來給它分數。假設滿分十分,你現在面臨的是等級幾分?
是否有因為恐懼,但沒有比較,而讓恐懼分數無限蔓延?
恐懼的肇因:執著
恐懼的解藥:抽離
對守舊不變的恐懼大於對改變的恐懼,我們就會改變。
「該怕的是錯失恐懼提供給我們的機會」。
意圖
希望自己能做到(結果),還是希望自己學會做到(過程)
不要習慣找答案,而是專注問題。
凡事都問為甚麼,尋找最初的動機,找到意圖,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欠缺的是甚麼?需要的是甚麼?
呼吸練習 (不論你是在哪個時間地點,只要想放鬆,可隨時隨地拿去使用)
- 閉上眼睛
- 視線下垂(可以閉眼做)
- 讓自己對現在的姿勢感到舒服自在。
- 提起肩膀向後轉動。
- 把知覺帶到:平靜、平衡、自在、寂定、平和
- 呼吸把氣吸到胃部,吸→吸入正面;呼→釋放負面能量
帶到例行活動吧 ! 晚上是一天的開始與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新鮮感
從晚上就為明天一早做準備
入睡前先計劃好明天必做的計畫,有助於一天的展開。
對此,我非常能體會。我時常一日的開始都先做不是這麼緊急的事情 ,
心中有默默計畫當天目標,卻沒有好好寫下來,瞎忙過後也已經下午晚上了,導致真正想做的重要事情一樣也沒有做。
但是,如果你的一天,是由前一個晚上做為開端,那就不一樣了。
你晚上不會在漫無目的划手機、肆無忌憚的熬夜,隔天早上也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做規劃,因為你是充滿能量與計畫的情況下展開一天。
在例行和動中尋找新事物
「真正」注意到周遭的事物,用心觀察路過的植物與店家的招牌...等。
我們習慣期望生活中的大事,但其實喜悅是天天等著我們去感受,懂了這道理後,就不用翻著日曆等待大事來臨的那一天了。
心智
「對一個懂得駕馭心智的人來說,心智是他最好的朋友;但對一個被心智征服的人來說,心智是他的死敵。」
- 猴心=孩子,被動反應。得不到的東西就想哭,情緒直接反應在行為上,被欲望驅動,
- 僧心=成人,主動面對。有能力在受到干擾情況下保持專注。
作者也另外用「信任」的4個階級比喻其僧人心態。
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。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。
對於這句話,深有感觸。意思是不要混淆任何層度的信任;也不用認為我對你這樣好,你也必然以同等價值回饋於我。
這就是成熟的心智展現,抽離一切自身價值觀賦予的評價,以更高維度面對生活。
以上,就是僧人心態的種種,
學無止境,這樣的高度心態還是需要時時自我覺察、精進、專注與練習。
面對萬物變遷的世界,僧人心態應該是可以時時拿出來應用,必定會熟能生巧,逐漸得心應手。
最後,想要跟大家說,也跟自己說,
不用害怕被嘲笑,不用害怕被誤解,因為如同本書依第一章節提到的:
「我不是我認為的自已,也不是你認為的我。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。」